三种陶瓷烧制设备及其用耐火砖的规格
烧成是生产陶瓷很重要的工序,它是在热工设备——窑炉中进行。陶瓷用的窑炉类型有:
(1)按其外形和操作分,有间歇式和连续式。间歇式窑如倒焰窑,连续式窑如隧道窑。
(2)按热源分,有使用燃料的火焰窑(烧煤、煤气或重油等)及电热窑炉。
(3)按火焰是否接触产品分,有明焰窑及隔焰窑(马弗窑)。
以上焙烧陶瓷的窑炉,因其具体用途不同,工作环境不一,所使用的到的耐火砖规格类型也不尽相同。
一、陶瓷烧成窑分类
(1)隧道窑
隧道窑因其产量高,燃耗低,劳动条件好,易机械化、自动化,是目前陶瓷及耐火砖厂家应用较多的现代化窑炉。
隧道窑有多种分类,其划分见下表。
隧道窑的窑顶用耐火砖砌筑,或用耐火浇注料预制块砌筑。窑底则由多台窑车组成。窑车沿固定的导轨移动。料坯放在窑车上由窑头推入窑内,经过预热、烧成和冷却,最后从窑尾出窑而获得成品。
(二)倒焰窑
倒焰窑是陶瓷工业目前常用的一种火焰窑炉,亦是烧制耐火制品的热工设备。因为火焰在窑内是自窑顶倒向窑底的,所以叫倒焰窑。
倒焰窑为间歇操作。其容积随生产的需要和工艺条件而变化,容量小的只有几立方米,大的可达200〜300立方米。其外形可以分为圆窑和方窑两种。圆窑窑内上下温差较小,约20℃左右,上下温度分布比较均匀,目前使用较多。窑的烧成制度、亦随烧成制品的材质而变动。
倒焰窑的砌体遭受高温和燃烧气流的冲刷作用,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,所以,窑衬材料应具有较髙的髙温力学性质、良好的抗热震性。
倒焰窑属间歇式窖,热损耗较大,装、出窑劳动强度大、条件较差,与隧道窑相比产量较低,但具有生产上的灵活性。
(二)梭式窑
梭式窑是一种窑车式的倒焰窑,其结构与传统的矩形倒焰窑基本相似。
梭式窑结构示意图如图25-21所示。
梭式窑烧嘴安设在两侧窑墙上;窑底用耐火材料砌筑在窑车钢架结构上,即窑底吸火孔、支烟道设于窑车上,并使窑墙下部的烟道和窑车上的支烟道相连接;窑车在窑室底部轨道移动,窑车数视窑的容积而定;窑车之间及窑车与窑墙之间设有曲封和砂封。
因为制品是在窑外装、卸,且易实现机械化操作,与传统的间歇式倒焰窑相比较,改善了劳动条件,减轻了劳动强度。此外,梭式窑采用高速调温烧嘴,燃烧产物以很高的速度(100m/s以上)喷射入窑,燃烧产物的对流传热速率大大提高,整窑制品比在旧式倒焰窑烧成更易达到均匀加热,提髙产品质量,节约燃耗。
为使窑体具有耐高温、隔热和一定的机械强度,宜选用热导率低、热容量小和抗热震的耐火材料(如髙效能陶瓷纤维等)来砌筑窑炉。
二、陶瓷窑用耐火砖的规格
(一)隧道窑
隧道窑包括4部分:窑体、燃烧设备、通风设备和窑内输送设备。
窑体是由窑墙、窑顶所组成。窑墙的作用与要求:
(1)窑墙与窑顶一起,将窑道与外界分隔,在窑道内燃烧产物与坯体进行热交换。因此,窑墙必须经受高温的作用,能耐髙温。
(2)窑墙要支撑窑顶,要承受一定的重量。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强度。
(3)窑墙内壁温度约等于制品的温度,而外壁接触大气,因此内壁的热量通过窑墙向外壁散失。为此,窑墙要能保温,以减少热量的散失。
窑墙内壁材料要求耐髙温,所选用的耐火材料种类则由制品焙烧的温度决定:
(1)在1300℃以下温度使用粘土耐火砖;
(2)在1300〜1400℃使用高铝耐火砖;
(3)在1400〜1500℃使用硅砖;
(4)在1500〜1600℃使用镁铝砖;
(5)在1800℃以下,使用刚玉砖。
为减少窑墙散热,窑墙内、外壁中间砌以轻质隔热材料如轻质粘土砖、轻质硅砖、硅藻土砖等。
一条窑各段的各层衬料种类和厚度是根据该段的温度来决定的。确定了窑墙材料及厚度,决定了窑的结构后,即可迸行窑墙所需耐火材料的概算。下表为砌1m3窑墙所需耐火砖的规格,供参考。
上一篇:炼钢电炉顶用耐火砖规格及尺寸
下一篇:浅析浇注料的制备工艺基础